世界孤独症日特别行动:康复师生与“星星的孩子”共绘“同爱同在”星空
当稚嫩的手掌追逐礼堂的光束,孩子们在舞台中央随着节奏轻轻摇晃,台下传来阵阵掌声。这支舞蹈《同爱同在》,是他们用多个日夜将镜中倒影刻进肌肉的记忆,让到场的杭州医学院康复师生为之动容。这是杨绫子学校“AI+美育,赋能孤独症青少年职业发展关爱行动”的活动现场,2025年4月1日,在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日”来临之际,大家齐聚于此,合力促进“星星的孩子”全面发展。
“每个音符背后都藏着宇宙。”黄源老师翻动手中的歌词集,分享与孩子们共创歌曲的美好与惊喜,孩子们现场演绎原创歌曲《繁星》,他们清澈的歌声仿佛能穿透心灵,让人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纯粹与美好。当谈到未来的职业规划时,19岁的翁同学表示不满足于基础的服务行业,他与AI结缘,从零基础开始学习数据标注,他坚定地说“数据标注改变了我的人生方向,而且我知道了每一份工作,无论大小,都让我学会了责任的重要性。”那些曾被视作刻板的特质,正在AI世界里蜕变为璀璨天赋,“星星的孩子”能做的还有很多 ……
温暖的阳光洒满校园,在这里,普校和特校的孩子们进行音乐与绘画共创。在融暖普特美育课堂上,孩子们来到杨绫花园写生,稚嫩的笔触勾勒出充满生命力的线条。彩笔沙沙作响,明艳的橙、柔和的粉、清新的绿渐渐绽放纸上,每一笔都跃动着孩子们天真的想象力。“画得真棒!”旁边的老师微笑着,朝一个男孩竖起大拇指。男孩听了,眼睛弯成了月牙,嘴角高高扬起,在身旁挥舞着双手。在开阔的足球场上,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圆圈,跟着和弦,旋律如溪流般缓缓流淌,孩子们打开心扉,在纸上写下真挚的词句。随着吉他声再次响起,这些文字神奇地化作了跃动的音符,操场上的人们无一不被这纯净的歌声打动。一位孩子紧紧抓着歌词纸,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她感受到,自己的心声能够通过音乐被世界听见。
杨绫子学校蔡晓凌老师带领杭州医学院康复学院的师生参观学校的教学场所和特教特训室。从标准化的授课空间到专业化的水疗康复室,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学校对特殊儿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参观过程中,双方就特殊教育空间设计、康复辅助设施配置、课程深化合作等专业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用专业与爱心为“星星的孩子”点亮康复之路。这场富有意义的参访活动,不仅为未来康复专业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参考,更启发了在场教育工作者对特殊教育的创新思考。
这场活动让AI与艺术携手,那些曾被称作“星星的孩子”的孤独症群体,正一步步走出自己的轨道,融入这片“同爱同在”的璀璨星空。
(文图/王超越、叶姿含、仲思敏,终审/蒋建平)